台灣商用電器商城官方論壇

標題: 收音機史话|台灣收音機發展史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1-12-31 15:51
標題: 收音機史话|台灣收音機發展史
二战竣事前的日治時代,台灣并没有便宜收音機的记实。

省内的收音機重要来自日本和其它处所,而不是由台灣當地出產。最初引進到台灣的收音機绝大大都是矿石收音機,代價较為廉價,但收听结果至關差。收听结果较好,代價昂贵的電子管收音機仅為少少数。

20世纪30年月,跟着日本電子管收音機的大量出產,代價起头降低,電子管收音機很快代替矿石收音機成為台灣收音機市場的主流。這一時代,台灣本土呈現了收音機的贩卖。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台灣放送协會(1931年建立)起头在各地建立“相谈所”(辦事站),倾销收音機并卖力维修事情。各重要都會接踵有電器商起头供给贩售及维修收音機的辦事,谋划者既有在台日本人也有台灣人。

往後的“台灣家電三雄”的開创人洪建全(國際松下公司)、陈茂榜(声宝公司)、李克竣(歌林公司)三人就从這時候在台北起家。1936年,陈茂榜在建成町開设“东正堂電器行”,贩售收音機和唱片。同年,李克竣在大稻埕设立“歌兰德(GRAND)電器行”,从事收音機、電唱機的补缀装置和唱片交易。1937年,洪建全起头在艋舺以补缀收音機為業,又開设“南邦機電行”,入口日本電子管收音機及其零件。

台灣收音機财產的正式成长始于二战以後。原日治期間認识電器產销的當地業者,纷繁扩展業務。

1946年,洪建全建立“建隆行”,代辦署理收音機等電器入口。张川流、李石柱(台灣三洋開创人)等人互助创辦“正和電器行”,起头自行装置收音機出售。李克竣前後投資了谋划商業公司入口電器零件,装置收音機等電子產物,同時代辦署理日本三洋機電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的收音機、唱片等產物。

约莫是在1948年头,省内起头有台籍人士谋划的商铺,从事電子管收音機的製造。那時仅系装置加工性子,大部門收音機零部件都是電器商从外洋入口或从大陆的上海等地采購,另有一些是从日本人遗留的二手装备中获得。

出產装备很简陋,那時所製成的產物機能较差,售價比進口貨還要高,是以產销量其实不多,且无專業性的工場出產,常人仍乐于采辦原装入口的外國整機。战後,台灣與日本的瓜葛从海内商業转成為國際商業,台日之間并无缔结正式的商業瓜葛。是以,台灣家電業者一度测验考试从中國大陆寻觅装置收音機等電子產物所需的零部件和技能来历。

洪建全(時任“台北市電器贸易同行公會” 理事长)、陈茂榜、李克竣、李石柱等人,同靠销售收音機發迹,1945年到1949年間屡次来往于上海、香港等地寻觅電子零部件和產物開辟的灵感,直到國民當局迁台以後才間断。尔後商業工具又渐渐转回日本和美國。

1950年,當局為了避免公众用收音機收听大陆地域的信息,或是将收音機改装成收發报機,将整台收貓旅館,音機列為管束入口商品。同時,出產收音機所需的關头零部件(如電子管等)的入口,均被施以高關税,使得入口原料本錢大增,并且由戒备总部卖力审查和管束。那時,交易收音機都必要有执照,而收音機的整機、零件,从入口到流向,都由戒备总部的電信监查处辦理。公众收听播送要定時缴费并遭到监控。這些辦法按捺了省内公众對收音機的需乞降收音機财產的正常成长。全部1950年月,播送工業被國民當局严酷总体节製。

這一時代的當局面對外汇枯竭、省内資金有限的窘境。那時的财產政策的主轴是“入口替换”,一方面是限定入口,防止贵重的外汇流出,保持當地廠商的竞争力;另外一方面,则是划定便宜率,成长民族工業,促成當地财產的成长。當局在這段時代,起头鞭策當地業者與外洋廠商举行技能交换讓渡,台灣的家電業者再也不只从外洋入口零部件回来组装,而是同外洋業者展開技能互助,获得技能授权,测验考试自行出產。

管束入口辦法,不测地成為台灣家電業者设廠出產的诱因。業者在没法入口的情景下,转而致力将本来的零件装置商铺扩充為正式的便宜出產工場,由此拉開了台灣電子工業的序幕。而在统一時候,台灣與日本在1950年8月签订“中日商業协定”,台灣家電财產规复與日本之間的商業来往。1953年,洪建全将建隆行改成“建隆電器廠”,正式从代辦署理销售转向製造出產,并供给收音機零件。该廠出產的第一項產物就是洪建全赖以立業的電子管收音機,這部贴上自创的“國際牌”牌号的收音機,在台灣公众對信息的渴求下大卖,也从此打响了國際牌的名号。

1956年建隆電器廠改组為“國際通讯機器公司”,并與日本松下機電公司签定技能互助协定。收音機除電子管及開關部門因装备未全而不克不及出產外,其余均系便宜,成為那時省内出產收音機唯一具备范围的一家。

1949年,张川流、李石柱等人合股建立“中心无線電器行”,谋划收音機装置贩卖营業。今後又设立了一家電子工場,并于1955年改组為“大立機電公司”,月產收音機达两千台以上。

1956年陈茂榜设立“东正電器廠”,自行出產收音機零件,谋划收音機装置事情。

1960年东正電器廠起头與日本新力(SONY)及声宝(SHARP)公司互助製造電子管收音機。

在收音機工業谋划動荡的50年月,中國播送公司却操纵其公营身份的各种特权,生财產務取患了一般業者无可比拟的有益竞争职位地方。

1952年中广建立营業所,專事补缀與装製收音機营業。為共同當局推广屯子電化教诲,1953年向美、日订購两千套五灯中短波收音機所需零件,起头收音機的量產供给,得到丰富利润。

1953年至1955年間,中广所推出的機型,贩卖达7 800多台。

从1950年月中期到1960年,台灣廠商除經由過程技能讓渡,提高當地的出產能力,也起头将產物外销。

1958年末,士林電工公司(1955年由公营的台灣工矿公司所属士林電工場開放民营而建立)向韩國贩卖電子管收音機两种共一百台,创始了台灣省產收音機外销的记载。

自规复後到1961年間,台灣的播送工業,還是以入口外洋零部件,省内组装,省產外壳與底板為重要出產方法,没有实現真实的便宜和替换入口。電子管收音機是重要產物,绝大大都供應省内消费者。因為规复早期經济重整火急,當局對省内出產電子管收音機的状态未做具体查询拜访及统计,故出產資料无从覆按。

1960年9月當局製订“嘉奖投資条例”,1961年1月公布实施细则,鼓動勉励、吸引國表里企業投資设立劳動密集型财產。使得國人及外資参加海内出產行列,加大了對出產装备的投資,增强了外資及技能的引進,台灣電子工業的成长获得了有力地鞭策。尔後,省内製造收音機等音响產物的廠商多数是日、美两國及荷兰等國的大型電子工場来台投資设立,在本省出產後其產物多运回外洋。台灣經济转為以出口為导向,日、美等國對台投資的目标已从占据台灣當地市場,转向為操纵台灣便宜劳動力来拓展第三方市場。

1961年,大同公司(始于1918年林尚志创建的以修建業發迹的“协志商号”,1939年建立“大同铁工所”,1942年林挺生交班,1945年规复後更名為“大同製钢機器廠”,1949年進军家電行業。1968年又更名為“大同公司”)入口晶体管装置收音機,開省内装置晶体管收音機的先河。同年,中國電气器材廠(朱之信建立于1956年,最初製造扬声器、電容器等零件)起头製造晶体管收音機并外销,成為本省第一家晶体管收音機装置工場。只是那時绝大部門零件均需由外洋入口,装置技能尚在钻研,毁坏率较高,昔時出產的晶体管收音機產量仅為1 251台,质量也没法與入口產物比拟。

至1962年,省内晶体管收音機装置出產工場增至三家,此外另有不少工場出產晶体管收音機所用配件。收音機製品除供给省内需求外,另有一小部門(约三万台)可供外销。中國電气器材廠汗青最久、范围最大,全数是國人技能,便宜部門达40%以上,所產宇宙牌晶体管收音機品格良好,除供给内销(與中國播送公司互助,所產收音機全数由中广贩卖)外,外洋市場也在全力拓展。1962年外销晶体管收音機约7 500台,外销地域以美國和西欧國度為主,获各地外商好评。此外两家是大生公司和东阳電气公司,都是與日商互助,拜托加工外销。原料、技能都由日方供给,连市場都是由日商找来,產物固然精巧,但仅属劳務输出罢了。

别的,1962年头中國播送公司营業所试製出袖珍型钟山牌六晶体管收音機并投入市場,体积虽小,但声音宏亮,深受用户接待。厥後,因為本省具有工資低廉、劳動力充沛的优胜前提,晶体管收音機主動化出產水平又很低,及當局公布了优惠的嘉奖投資条例,使得日、美等外商纷繁供给该國所製零件拜托本省廠商加工装置外销,因此促進晶体管收音機加工場的蓬勃成长。1962年,國際通讯機器公司與日本松下公司合股建立“台灣松下公司” 成為台灣第一個引進日資的家電廠商,卖力出產收音機等家電產物。同時,建立清洗馬桶產品,“國際通讯呆板公司”,卖力代辦署理并贩卖日本松下與台灣松下的產物。台灣松下继续沿用“國際牌”成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称。1963年末推出國際牌晶体管收音機新產物,并大量投放市場。

1963年4月,鉴于省内晶体管收音機的機能已达至關尺度,并已能大量便宜,并且已外销,省扶植厅通知布告晶体管收音機(整機)改列為管束入口类商品。省内布满日貨的收音機市場逐步由國貨代替。同時當局嘉奖外销,赐與外销贷款和外销退税等优待。

1963年头大立機電公司改组,引進大量日方投資,與日本三洋機電互助建立“台灣三洋機電公司”,進一步扩展了收音機等產物的出產范围。1963年末李克竣與亲朋集資正式创建“歌林公司”。1964年东正電器廠與东兴電器公司(1962年建立,主產好坏電视機)正式归并,更名為“声宝電器公司”,製造出產收音機、電视機等家電產物。

同年日今日立建造所投資协立機電公司并技能互助出產晶体管收音機等產物,1965年改名為“台灣日立公司”。

1964年美商通用器材公司来台投資设廠,成為全球第一家以代工模式运行的電子工場,由美國入口原质料来台加工,製成晶体管收音機、電视機等產物,全数返销美國。接着飞歌(Philco)公司、埃德蒙(Admiral)海外公司、美國无線電公司(RCA)、摩托罗拉(Motorola)電子公司和增你智(Zenith)公司等一流的外洋電子工場相继而来,荷兰及日本等跨國電子製造公司也陆续来台设廠,省内新的電子開產生產技能得以敏捷成长。

在1965年之前,台灣各晶体管收音機工場的產物,都是属于便宜而機能较低的调幅式收音機,多為体积小巧的袖珍機,重要出口美國,被视作小禮物或小玩具用于奉送亲朋或是随身携带。直到1967年今後才有调频收音機及调幅兼调频式收音機的出產,特别是省内播送電台立体声节目标開播,更使收音機功效向前迈進了一步。

1965年,當局經由過程了“加工出口區设置辦理条例”,并于1966年设置了高雄加工出口區,正式起头成长加工出口的财產模式。引進多量外商来台投資设廠,更使台灣音响工業有如雨後春笋般地蓬勃成长起来,晶体管收音機、電子管收音機、電唱機等電子產物產量激增。

到了1971年晶体管收音機產量到达7 237 610台,比拟1961年,十年間增加了5 784倍,這十年間除1969年產量较1968年產量负增加了2.3%外,其余每一年都有大幅發展,均匀增加了5.5倍之多。重要的收v臉面膜,音機品牌有國際、三洋、大同、声宝、飞利浦、王冠(1965年,王冠電器工業公司建立,以製造收音機發迹,與日本皇冠“CROWN”公司技能互助。1966年设立王冠電器廠,起头出產贩卖各类晶体管收音機)、成功等。

1972年到1981年台灣音响產物虽偏重于灌音機產物上,但收音機還是出口的主力,输往美國地域至多,其次為欧洲地域,而输昔日本的多数是省内日本投資廠所出產。1972年產量约六百万台,所致1973年高增加1.37倍產量到达1 435万台,所致1975年因世界性不景气而造成收音機產量大减,较1974年负增加45%,到了1981年產量為965万台,這十年均匀增加率达13%。1971年声宝公司出產的收音機外销冲破百万台,得到行政院颁布的電子公司外销第一位奖,并持续夺得该奖項五年。

1975年2月,台灣松下收音機產量累计到达五百万台,年末外销國際牌晶体管收音機到达五百万台,到1979年11月,外销國際牌晶体管收音機冲破一万万台。从這一時代起头省產收音機產物朝向多元化成长,种类日月牙异、花腔满目琳琅,時钟型、调频立体声型、手提電唱型、台灯型、手電筒型、模子式、玩具型、微型迷你式、超薄卡片式、太阳能型、多波段IC型等各种收音機都在内、外销市場上占据一席之地。

1974年,山進電子公司建立,初创之初以出產调幅调频两波段传统收音機為主,自1979年起头着手研發、製造短波多波段系列收音機。尔後始终專注于新型高品格收音機的研製,自创品牌的“SANGEAN”高档收音機時至本日仍行销世界。

20世纪80年月中期,國際上鼓起商業自由化的海潮,起头请求台灣等新兴工業体,抛却對付汇率、瑪卡,關税的干涉干與;同時省内请求開放家電產物入口的呼声日渐强烈。在回归市場經济体系体例後,台灣產物的代價上風再也不,外資纷繁前去鼎新開放後的中國大陆设廠,来自香港、韩國等地產物的竞争压力也在渐渐增大。同時遭到技能讓渡合同的製约,台灣廠商又没法扩大全世界市場,更是讓台灣的家電财產落井下石,外销市場占据率节节溃退。往日盛极一時的旺销場景,此時已不复存在。

接待存眷收音機與播送主题公家号:北海21度收音機

第304期,由北纬21度收音機收拾编纂,转载须注明

本期题辞:天津機友“國泰民安”




歡迎光臨 台灣商用電器商城官方論壇 (http://shopeeyks.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